新闻
品牌动态
媒体报道
新闻视频

人民网:“马桶盖”事件折射国内制造业囧相

时间:2015-08-04

今年年初,国人到日本疯狂采购日货,并成为社会热点。某知名财经作家在其一篇文章《去日本买只马桶盖》中,描述了其同伴们在当地疯狂抢购电饭煲、马桶盖、吹风机等产品……还写道,"很多人买了保温杯,不锈钢真空双层保温,不容易附着污垢……杯盖有LOCK安全锁扣,使密封效果更佳。这家企业做保温杯快有一百年的历史了。最让我吃惊的是,居然还有三个人买回了五只马桶盖……"。据统计,春节期间,大概有45万中国游客在日本购物花了近60亿元人民币,购买的商品从奢侈品到电子产品、电饭煲、智能马桶盖、保温杯等等,连日本人都称“中国人真有钱”。

作为一个国内生产不锈钢保温杯企业的负责人,看到这则消息内心是沉重的,国内有近千家生产企业产能严重过剩,许多企业为寻找订单千辛万苦,这其中还不乏一些质量过硬、技术先进、甚至在设计开发上也不输给日本同行的国内优秀企业,但为什么我们可爱的中国消费者们却不远千里、不惜旅途劳累跑到了我们日本邻国背回来大量的、我们自己都能生产的马桶盖和保温杯?一时间许多人认为我们的国内消费者太崇洋媚外了、缺乏爱国心了等等,难道真是我们国内消费者的错吗?

我当然希望国人都能采购国货,但我认为这不是我们消费者的错!二十多年前不也正是有像这样一群国人不惜花上几年的积蓄,同样也是从日本背回了更沉重的电视机、电冰箱,因此还大大促进了中国家电业的大发展吗?作为制造业者应当感激消费者这种“用脚投票”的行为才对,尽管我们现在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很多时候我们的物不美、价也不廉,真正最需要要反思和改变的是我们中国的制造业的本身。

在国内我们不乏互联网思维的理论,也热衷于倾听对大数据的研究等等,但我们却实实在在输掉了消费者对我们的信赖,输掉了我们的市场,是日本制造业的“工匠”精神完胜了我们许多的“先进”理念,就拿国内保温杯制造行业来说,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是需要向我们日本同行认真学习的:

一方面,我们需要学习日本同行对行业坚持百年的专注精神,对技术和研发持续的投入,对品质不懈的追求,一心一意在一个行业坚持发展。我们国内许多同行赚了不少钱,也开发出了一些令世人称赞的产品,但头脑一热却转到了许多不相关的行业,如房地产、矿山,甚至是金融行业等等,许多行业中的业主可以同时拿出几张不同行业的身份名片,过于追求眼前的利益,结果许多企业都成了短命企业或维持型企业,很难在研发和品质的追求上有更多的投入,最终导致行业的整体水平提升缓慢。

另一方面,在国内不锈钢保温杯行业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靠品质和研发胜出的优秀企业,但这些企业大多的出身是靠代加工起步的,相当一部分依然是以制造型为导向的企业,相比日本的同行,在品牌的美誉度上相距甚远。我认为中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就是要实现由传统制造型向品牌经营型的转变,必须要在品牌的战略上、营销策划上加大投入。现在已经不是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以上海思乐得不锈钢保温制品公司为例,有许多产品,如不锈钢气压壶、不锈钢咖啡壶以及一些专为中国市场研发的高档、时尚的不锈钢保温杯,在产品的质量和技术上都不输给日本同行,但在品牌的宣传上却长期投入不足,光有好产品却让没想方设法让消费者了解你、接纳你。

围绕马桶盖事件还有个不得不提的话题,除了我们制造业需要向国外企业学习外,我们市场经营运行的环境也是需要改善的。为什么一方面同一品牌、同一质量、甚至同一厂家生产的产品即使在国内的价格比国外低,许多消费者却依然选择到国外购买;另一方面还大量存在着同一品牌、同一质量、甚至同一厂家生产的产品,在我们中国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国外的情况下,但我们的零售价却比国外市场上高出许多,逼着消费者到国外去购买。我认为我们的市场运行环境也是非常有必要向国外许多国家学习的。建议我们的市场监管体系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行业管理机构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产品标准的制定上要与国际接轨,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

还有我们的商业地产是不是也可以改变下思路,不要只当二房东,别把利益的诉求点只放在年年提高租金上,而忽视了消费者和制造业的承受能力,为什么国外代购业务如此兴旺,我想我们国内商业运行系统的相关部门也必须到了该认真思考下我们实体商业的未来在哪里?到日本去买“马桶盖”、国人更喜欢到国外购物岂不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了吗?

在今年的两会上我记得有一位人大代表谈了自己的中国梦:“希望我们的国人再也不要劳累奔波,在国内就能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期待我们共同努力让这一天早日到来!

(作者:上海思乐得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张斌)

 

首页

服务热线

4000-388-368

微信服务号